元謀縣傈僳族主要分布于元謀縣的姜驛鄉、江邊鄉、涼山鄉等金沙江流域干熱河谷的傈僳族聚居區。所傳唱的古歌歷史悠久、內容豐富,從形式上來區分,可分為家歌、野外歌,從類別上來區分,可分為敘事歌、情歌、婚禮哭嫁歌、祈福歌、敬酒歌、祭祀歌,喪葬哭喪歌等。


元謀傈僳古歌有比較固定的曲調,每種曲調在歌首或歌尾大都有比興襯詞,而曲調也就以這種襯詞來定名。古歌除了一些帶禮儀性的家歌有比較固定的程式和詞句外,大都是即興創作,隨意發揮。這些民歌,質樸清新,在傈僳村寨,每逢傳統的民族節日,婚嫁喜慶,或是喬遷新居的夜晚,傈僳人都有圍在火塘邊唱歌敘事的傳統習慣。元謀傈僳情歌形式多、內容廣,時而如野馬脫韁奔馳而去,時而如輕風和暢輕輕拂來,時而纏綿悱惻余音繚繞,傈僳青年喜唱的情歌,有傳統的,也有即興創作的,風情濃郁,地域特色鮮明。


元謀傈僳古歌是傈僳族民間傳統音樂的杰出代表,經過歷代歌手的創造,長期以來積累了極其豐富的歌唱內容,廣泛涉及民族淵源、生產生活、風情習俗、戀愛婚姻、宗教信仰和民族交往等內容,生動再現了傈僳族社會歷史的廣闊圖景和社會生產力水平、生產狀況,以及各民族之間相互往來、相互幫助的團結協作精神,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。


元謀縣對傈僳古歌的保護與傳承極為重視,因傈僳族無文字,古歌的傳承演唱主要靠傈僳族老藝人歌手口傳身教,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元謀縣文化館就著手收集整理傈僳古歌,現已整理完成102首,其中代表性作品有《生產調》、《放羊歌》、《該切鋪》等。2013年,傈僳古歌被評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,2016年被評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,目前,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正在積極申報中。